
咨詢服務熱線:400-099-8848
美股三大指數齊創前史新高!英偉達大漲近4%,英偉達千億美元出資OpenAI引爆A |
| 發布時間:2025-09-23 文章來源:本站 瀏覽次數:272 |
美股市場在周一(9月22日)延續了上漲勢頭,三大指數集體收于歷史新高,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合作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9月22日,美股商場上演了一場低開高走的精彩戲碼。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集體刷新前史紀錄,收盤別離上漲0.14%、0.44%和0.70%,報46,381.54點、6,693.75點和22,788.98點。這一漲勢主要受科技巨子英偉達和蘋果的強勢拉動,商場情緒在AI和消費電子熱潮中持續升溫。 ![]() 英偉達大漲近4%,引爆AI熱潮 英偉達無疑是當天的大贏家,股價大漲3.9%,盤中刷新前史新高,市值迫臨4.5萬億美元。公司宣布與OpenAI達成里程碑式協作,計劃出資高1000億美元,共建至少10吉瓦的AI數據中心。這一項目耗電量相當于800萬戶美國家庭的用電量,首個階段估計2026年下半年啟用,基于英偉達的Vera Rubin渠道。 ![]() 剖析師Sam Stovall指出,這項協作預示著“AI交易將持續推動每股收益和股價增長,直至2026年乃至更久”。英偉達的強勢體現帶動臺積電在美上市股票同步走高,大漲約3%。 蘋果同樣體現搶眼,股價大漲4.31%,年內走勢由跌轉漲,迫臨前史新高。iPhone 17系列銷售火爆,掀起一波換機潮,韋德布什證券因此將蘋果目標價從270美元上調至310美元。剖析師著重,新品需求較iPhone 16系列增長10%到15%,估計2026財年iPhone出貨量或許達2.4億至2.5億部,遠超商場保守預期。蘋果的微弱體現提振了整個科技板塊,但大型科技股并非全線上漲——微軟跌0.67%,谷歌跌0.86%,Meta和亞馬遜均跌超1.6%,特斯拉則獲益于自動駕駛測試擴展和CEO馬斯克與特朗普聯系修復的傳聞,上漲1.91%。 甲骨文股價大漲6.31%,公司宣布重大人事調整,39歲的Clay Magouyrk和54歲的Mike Sicilia晉升為聯席CEO,原CEO Safra Catz轉任董事會履行副主席。這一變動被視為甲骨文全力押注云基礎設施和AI事務的信號,本月累計漲幅已擴展至45%。其他個股方面,輝瑞挨近以73億美元收購減肥藥開發商Metsera,消息提振Metsera股價大漲60.8%,顯現醫藥巨子重返減肥藥商場的決心。 ![]() 中概股體現分解 在美股商場全體上漲的布景下,中概股體現卻呈現分解。納斯達克我國金龍指數跌落近1%,顯現出中概股商場的波動性。 具體來看,阿里巴巴、百度等科技巨子股價均呈現上漲,而京東、拼多多等電商股則呈現跌落。此外,新能源汽車股體現也不盡善盡美,蔚來汽車股價大跌超6%,抱負汽車、小鵬汽車等也呈現跌落。 ![]() 黃金商場再創新高 在科技股上漲的一起,黃金商場也迎來了前史性時間。當地時間9月22日,世界金價盤中再創前史新高,COMEX黃金期貨價格與倫敦金現貨價格別離大幅上漲。這一波上漲行情主要得益于美聯儲降息預期的升溫以及商場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 大宗商品商場同樣波瀾起伏。世界金價發力上漲,COMEX黃金期貨漲1.88%,報3740.70美元/盎司,現貨黃金漲1.67%,報3747美元/盎司,均創前史新高。費城金銀指數收漲2.6%,報291.07點。國信證券研報指出,美國8月非農工作僅增2.2萬人,失業率升至4.3%,為2021年以來高位,疊加此前工作數據大幅下調,顯現經濟疲軟,推動黃金避險需求激增。我國銀河證券以為,美聯儲降息周期確立,將加快全球黃金ETF增持。 相比之下,世界油價小幅回落。WTI原油近月合約跌0.64%,報62.28美元/桶,布倫特原油近月合約跌0.16%,報66.57美元/桶。南華期貨剖析,原油商場面臨短期地緣危險支撐與中長期供增需減的限制,反彈易回落且高點下移,難形成趨勢回轉。 美聯儲降息預期引發商場波動 在美股與黃金商場上漲的背后,美聯儲的降息預期也引發了商場的廣泛關注。多位美聯儲官員在周一宣布了說話,對降息問題表達了不同觀點。 圣路易斯聯儲主席穆薩萊姆表示,他支撐上周的25個基點降息,但著重未來進一步降息的空間有限。他以為,目前利率水平已處于“稍微緊縮與中性之間”,且勞動力供應增長放緩等要素仍或許推高通脹。 相比之下,美聯儲新任理事斯蒂芬·米蘭則以為有必要大幅降息,以避免勞動力商場遭受不必要的損害。他估計恰當的聯邦基金利率應在2.5%左右,比當前方針利率低近2個百分點。
這些分歧言論凸顯了美聯儲內部對降息問題的復雜情緒。上周美聯儲決定降息25個基點,重啟寬松周期,但經濟猜測顯現年內有望持續降息50個基點。然而,利率點陣圖卻暗示多位美聯儲官員以為年內不需要持續降息。潛在風險:美國聯邦政府可能在9月30日后因預算問題陷入“停擺”的風險,仍是制約市場情緒的一個因素。 |